西南观察网LOGO 三农视点 正文

绵阳市三台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2-5-29 23:51| 来源: 人民论坛网|

  初秋,行进在梓州大地,田野里,油菜苗青葱翠绿,茁壮生长;山坡上,果林连片……目之所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进军现代农业强县的实践报告。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推农业现代化,书写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三台篇章”。

  以示范片为引领,做强主导产业,夯实农业强县地基

  当前正是小春作物栽播时节,塔山镇白龙村“高芥酸油菜高产核心示范片”,村民们正抢抓时机,栽种油菜。今年5月,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在该村现场收打称量,10多亩油菜的平均亩产达到238.3公斤,村民文雪琼家种的油菜亩产达到了267.9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达212.3公斤。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对耕地面积增加难度小、复种指数已达最高,要新增生产能力,必须主攻单产,粮油高产创建便成为全县发展粮油生产的重要抓手。在认真分析全县农业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调整粮经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品种比例的基础上,通过高产创建,三台县广泛开展技术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了粮油产量连年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全县建起了七大片粮油生产基地,在每一片基地,开辟了一块高产创建示范片。并在东北方向200平方公里区域,以水稻、玉米、油菜、花生为产业支撑,建设标准化典型丘区粮油综合高产园,打造出塔山片区五个镇乡典型丘区特色粮油高产新区。

  以示范片建设为引领,全县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组合拳”次第上演。玉米收获季节,秋林镇豪发家庭农场场主徐小平开着他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530多亩玉米十多天全部收割完毕,颗粒归仓。“机播、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既省力省时,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目前,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达到60%以上,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30家,从业人数近2000人,新增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超过100万亩。涌现出一批以农机服务为商业运作模式的创业农民,一家一户经营使用农机的结构正在逐步改变。

  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种田,现代生产理念逐步普及,农民的耕种观念逐渐改变。“以前到了大春栽播时节,我和老伴为了抢收抢种忙得不可开交,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就有收成。”金石镇康庄村三组村民王平丰老人和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协议,以每亩410元的价格将田地托管给了农机合作社,收获时节,每亩1020斤的水稻保质保量入仓,自己放放心心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三台县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培训指导,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达耕种面积的70%以上。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石安镇德胜村李义先老人来说,稻鸭共育模式确实好:“稻田养鸭,水稻可以不治虫、不打除草剂,鸭子在稻田还可疏松土壤,粪便还为稻田提供了有机肥,水稻长得特别好。”

  得益于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农民的生产方式也迅速转变。“以前,买种子、化肥都得到镇上去,还得自己想法运回来。”说起小春备耕,中太镇禹王村的朱元喜说,“现在好了,上网点两下鼠标,直接送货上门,价格不贵,质量还有保证。”

  基础坚实,装备现代,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全县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稳步构建。

  坚持核心带动,做优特色产业,助推现代农业上档升级

  经过四年多时间的精细管理,今年,景福镇状元碑村村民陈建的10多亩藤椒迎来盛产期。对于该村村民来说,藤椒就是挂在枝头的“金果果”。截至目前,全县藤椒种植面积达20万亩。

  在突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原则下,县委、县政府大力挖掘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米枣、麦冬、油橄榄、藤椒、紫薯等特色产业,做强藤椒、米枣等特色产业品牌,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刘营、金鼓、乐安、建设、永新等乡镇优势农产品基地逐步形成;通过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采取“企业+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发展股份农业、订单农业、高技术农牧业,构建新型农经关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断壮大;通过重点招引和扶持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形成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特色产业、一片基地开发、一批农民致富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在立新镇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依然有不少村民带着新鲜采摘的“一口茄”前来交售。在该镇,“一口茄”种植面积近2000亩,带动农户3200多户。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年出口创汇达800多万美元。

  不仅如此,涪城麦冬、崭山米枣、金鼓粉条、乐安黑花生、建设油橄榄、潼川豆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等一批名优品牌,成为三台靓丽的名片。

  引入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突围,增强地区竞争力最重要的一步。在芦溪工业集中区,一块书写着“打造西部生态食品城”的广告宣传牌格外引人瞩目。在该园区,上海梅林、苏格拉蒂橄榄油、文氏粉业、潼川豆豉、新丰酒业……一个个农产品加工业响亮的名字,绘就了一幅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基地的产业图。

  同时,该县鼓励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特色农业经营,选择了一批产业优势明显、机制灵活、科技创新能力、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强的农业项目进行重点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产业有特色、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0余家。

  “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侯发光是富顺镇人,通过流转荒坡种植桃树和核桃,并在树下养殖鸡鸭,年收益达20余万元。在全县,像侯发光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结合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三台县积极打造高效现代核桃产业核心示范片,“万亩林亿元钱”高效立体林业产业示范区成效初显。依托经济林发展,基本形成蔬菜、畜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药材等多个林下产业,并逐步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放眼梓州大地,一个特色支撑、多元动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重组优化要素配置,构建独具三台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辈子种田种地,景福镇宋观庙村的王代贵,怎么也没想到家里那2亩多只能种点油菜、水稻的土地,还能像银行那样存钱有红利。在综改区,股田制正在广袤田野悄然兴起。王代贵以2亩多水田流转并入股水产养殖合作社,成为众多受益农民之一。

  潼川镇大兴机械合作社采取种前测土配方技术,精选良种,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喷洒农药和叶面肥,实行籽粒收,整个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

  积极鼓励县内外有识之士参与农业招商,鼓励承包地使用权入股和土地有偿使用,鼓励农户跳出“一亩三分地”小打小闹的种植模式,促进全县耕地、“四荒”地有序合理流转,形成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和土地等要素的紧密结合,加快结构调整进行规模经营,为农民就近务工增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近40余万亩,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2400家。

  随着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的快速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也正在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从传统合作向新型合作演变:从开始简单的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扩展到统一生产品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合作领域拓展到加工、流通、服务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加速推进农产品供需双方、产销双方、农企双方的无缝对接,解决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和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2015年3月,全县首家从事本土农产品网上销售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云端三台363”运行以来,上网农产品品种190多个,实现销售额近200万元。目前,在青东坝电子商务聚集区,入驻电子商务企业近60家,电商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在广大农村,从只会扛锄头到学会点鼠标,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挑担小贩式的销售模式。传统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农业经营的现代模式开辟了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坚持农文林旅深度融合发展,公路沿线、城镇近郊、旅游景点,形式多样、各富特色的农业生态休闲园蓬勃发展,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饭,看乡间山水,乡村旅游越办越红火。各镇乡结合实际,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吸引省市游客纷沓而至。

  蓝图绘就启征程,豪情满怀向未来。如今,站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点位,广大人民的激情和创造力全面迸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终将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展翅腾飞,谱写出三台新的历史篇章。(刘玉明)
【责任编辑: xibuwangping】
关于西南观察网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西南观察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西南观察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3378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589号 | 京ICP备13050428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368
返回顶部